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象”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机器人的广泛应用,绝对是工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我原来没有见过实际的工业机器人,想象不出工业机器人能够做什么。但在参观过夫琅和费学会的实验室之后,我突然感觉到,机器人取代工人,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国家劳动力成本低,似乎可以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但这也是因为西方国家的机器人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成本太高,无法与我们的劳动力成本相比。如果他们再发展30年,能够让机器人的应用成本比咱们的工人成本还低,那时候咱们就彻底没有竞争力了。要想凭着人力去和机器人竞争,相当于用长矛去对付坦克。”
杨海帆用严肃的神情向冯啸辰说道。
冯啸辰的脸也沉了下来,缓缓地说道:“而且,事实上,随着咱们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也是会随之上升的。那时候此消彼长,咱们就更没有希望了。”
“正是如此。”杨海帆道,“我刚才一直在想,咱们国家的企业也许现在还用不上机器人,但对于机器人的研究必须马上开始,不能落到别人后面去。我甚至觉得,如果咱们的工程机械公司有了一些盈利,应当拿出一小部分钱来,专门做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哪怕只是给我们自己的公司搞出一台焊接机器人,也是一个成功啊。”
冯啸辰道:“这倒没什么问题,其实工程机械和机器人也不矛盾啊。现在有些国家已经有专门的清障机器人、排雷机器人,都是用于高危领域的工程机械,我们完全可以从这方面着手来做。”
“排雷机器人?这个好!”杨海帆眼睛一亮,“啸辰,你不说我还真忘了。我小的时候,看连环画里有排雷英雄,当时就想过,如果能够造一个机器人来排雷,我们的英雄不就不会牺牲了吗?现在一想,觉得这并不困难啊,的确就是一台智能化的工程机械罢了。”
“你不会是说回去之后就想搞这个吧?”冯啸辰有些惊愕地问道。
杨海帆微微一笑,说道:“怎么不行?咱们算是为子弟兵做点贡献,有什么不好的?”
“可是,这中间涉及到的技术环节可就太多了。张老是机械专家,咱们过去也一直都是在搞机械,对电子这方面不熟悉啊。如果要搞机器人,最起码也得搭一个电子方面的班子,人从哪来呢?”
“我们为子弟兵做贡献,请军方和我们共同攻关不就行了?军队里搞电子的人才就太多了,比地方上的技术要强得多。”杨海帆想当然地说道。
“你的意思是说……”冯啸辰话说了一半,便哈哈笑了起来。他用手指着杨海帆,说道:“海帆,你真的变坏了,我还真的以为你是爱国心爆棚,想帮军队做些贡献,谁知道你的真实用意是在这呢。”
杨海帆被冯啸辰揭穿了心思,也不禁有点窘,他争辩道:“我本来就是想帮部队做点事,后来才发现这件事对我们也有好处,这算不算你总说的那种……双赢?”
杨海帆还真没说谎。他一开始提出可以帮军方研制排雷机器人,的确是存着一些为军队做点贡献的心思,这也算是一个生在红旗下的年轻人的本能想法吧。但这个想法萌生出来之后,他突然发现这件事对于自己未来的工程机械公司也是有好处的,甚至自己得到的好处,还远远大于军方的所得。
辰宇公司要开发工程机械,电子方面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机械一般是用液压元件来实现控制和信息传递,但现代机械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设备来实现这些功能了。要开发像机器人那样的智能设备当然只是一种远景规划,但最起码的一些电子传感、电子控制之类的功能,在辰宇公司未来的产品中还是必须具备的。
杨海帆是一个实干家,自从冯啸辰和他谈起生产工程机械的设想之后,他就在全面地考虑需要解决的障碍问题。张国栋的加盟,使辰宇公司的机械技术方面有了足够的保障,但张国栋只是一名机械专家,不是电子专家,电子技术方面的瓶颈,依然困扰着杨海帆。
如果能够借帮助军方开发排雷机器人的契机,与军方的电子技术人员取得联系,那么公司就相当于在电子技术方面拥有了一个坚实的后盾。在各项工业技术中,电子技术恐怕是中国最大的短板,与国外的差距远比其他方面更大。但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民用领域,军方拥有的技术还是非常强大的。
这就有点像前苏联的一个笑话说的那样,电子工程师们能够在莫斯科接收到远在南太平洋的电子信号,却收看不到莫斯科电视台的电视节目。究其根源,就是国家把技术力量都投入到了军事领域,民用领域则被忽视了。
80年代初,中国在雷达、无线电通信等方面技术水平都很不错,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计算机也能跻身于世界超级计算机的行列。可在民用电子技术方面,就非常尴尬了,各地的电视机厂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生产线,各种元器件也严重依赖进口。好不容易有几条集成电路生产线,还是从日本引进的二手设备,水平落后于国外好几代。
在这种情况下,找一个帮部队开发设备的理由,从军方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支持,的确是一个“双赢”的选择。这样一想,似乎杨海帆最初提出这个想法,就是存着要占军方便宜的心思,这如何不让杨海帆觉得难堪。
冯啸辰对杨海帆的为人还是挺了解的,多少能够还原得出杨海帆的心路历程,知道他的初衷是好的,由一个很好的初衷,又引出了更好的结果。他不禁在心里感慨,浦江人的确是精明过人,这么一点事情,杨海帆就能够想出一个对大家都有好处的结果,也实在是难得了。
“这件事,还得和军方谈一谈,人家不见得愿意和我们合作呢。”冯啸辰说道。
杨海帆笑道:“啸辰,我相信你有这个办法的。”
冯啸辰笑而不语,心里则在盘算着如何才能和军方搭上关系。军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集中了国家的相当一部分工业制造能力,而且还是最尖端的那一批能力。他在重装办工作的时候,就考虑过如何把军工系统的一部分能力借用过来,促进民用工业的发展,只是一时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这个时期,国家还没有开始提出军工转民用的政策,军工企业一直被认为是需要严格保密的单位,不太与地方上发生联系。不过,以冯啸辰的先知先觉,知道过不了多久,国家就会提出让军队暂时忍耐的政策,军工系统的日子也会变得非常难过,届时将有大量的军工企业转向民品生产。到那时候,恐怕就不是冯啸辰去求军工企业帮忙,而是军工企业上赶着求冯啸辰给他们找碗饭吃了。
在那一段军工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人才、技术方面的流失,事后想来也是非常可惜的。如果历史能够重来一次,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至少可以保留住一些人才,等国家经济状况好转之后,这些人才都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
既然命运把自己送回到这个时代,不就是要让自己去改变这段历史的吗?看来,自己即便是到社科院去读研究生,还是得花一些精力在工业管理方面,想必罗翔飞也不会拒绝的吧?
这段小插曲就这样过去了。在随后的若干天里,在佩曼的陪同下,冯啸辰、杨海帆他们又走访了其他的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看到了许多让他们大开眼界的东西。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他们参观了机械制造系设计教研室,看到学生们在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进行机械设计,计算机不但能够在操作者的控制下画出图形,还能同步求出零件加工所需要的工时和成本,并提出效费比最优的零件结构建议。
在不伦瑞克工业大学,他们参观了精密机械及调节技术研究所,看到专家们如何研究半导体设备中的掩膜装置以及精密仪器中使用的快速动作小阀门,等等。
杨海帆如饥似渴地记录着自己看到的一切,在脑子里盘算着哪些是未来的辰宇公司应当做的,哪些是需要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来共同完成的。在这方面,冯啸辰的心态更为平和,他所见过的技术远要比这些天参观到的多得多,他想得更多的是目前西方国家的技术还有哪些不足,自己是否可以用一名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在这其中获得一些好处。
“冯先生,杨先生,这是咱们今天要参考的企业,普迈公司。它是德国最知名的工程机械企业之一,在整个欧洲市场上也是很有名气的。它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就是混凝土泵车,上个月,它们刚刚交付了一台62米臂架的泵车,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臂架最长的泵车。因为泵车的长臂很像是大象的鼻子,所以业界都把普迈公司叫作‘大象’。”
佩曼领着冯啸辰他们走进一座规模宏大的工厂时,不无艳羡地向他们介绍着这家工厂的盛名。
“机器人的广泛应用,绝对是工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我原来没有见过实际的工业机器人,想象不出工业机器人能够做什么。但在参观过夫琅和费学会的实验室之后,我突然感觉到,机器人取代工人,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国家劳动力成本低,似乎可以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但这也是因为西方国家的机器人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成本太高,无法与我们的劳动力成本相比。如果他们再发展30年,能够让机器人的应用成本比咱们的工人成本还低,那时候咱们就彻底没有竞争力了。要想凭着人力去和机器人竞争,相当于用长矛去对付坦克。”
杨海帆用严肃的神情向冯啸辰说道。
冯啸辰的脸也沉了下来,缓缓地说道:“而且,事实上,随着咱们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也是会随之上升的。那时候此消彼长,咱们就更没有希望了。”
“正是如此。”杨海帆道,“我刚才一直在想,咱们国家的企业也许现在还用不上机器人,但对于机器人的研究必须马上开始,不能落到别人后面去。我甚至觉得,如果咱们的工程机械公司有了一些盈利,应当拿出一小部分钱来,专门做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哪怕只是给我们自己的公司搞出一台焊接机器人,也是一个成功啊。”
冯啸辰道:“这倒没什么问题,其实工程机械和机器人也不矛盾啊。现在有些国家已经有专门的清障机器人、排雷机器人,都是用于高危领域的工程机械,我们完全可以从这方面着手来做。”
“排雷机器人?这个好!”杨海帆眼睛一亮,“啸辰,你不说我还真忘了。我小的时候,看连环画里有排雷英雄,当时就想过,如果能够造一个机器人来排雷,我们的英雄不就不会牺牲了吗?现在一想,觉得这并不困难啊,的确就是一台智能化的工程机械罢了。”
“你不会是说回去之后就想搞这个吧?”冯啸辰有些惊愕地问道。
杨海帆微微一笑,说道:“怎么不行?咱们算是为子弟兵做点贡献,有什么不好的?”
“可是,这中间涉及到的技术环节可就太多了。张老是机械专家,咱们过去也一直都是在搞机械,对电子这方面不熟悉啊。如果要搞机器人,最起码也得搭一个电子方面的班子,人从哪来呢?”
“我们为子弟兵做贡献,请军方和我们共同攻关不就行了?军队里搞电子的人才就太多了,比地方上的技术要强得多。”杨海帆想当然地说道。
“你的意思是说……”冯啸辰话说了一半,便哈哈笑了起来。他用手指着杨海帆,说道:“海帆,你真的变坏了,我还真的以为你是爱国心爆棚,想帮军队做些贡献,谁知道你的真实用意是在这呢。”
杨海帆被冯啸辰揭穿了心思,也不禁有点窘,他争辩道:“我本来就是想帮部队做点事,后来才发现这件事对我们也有好处,这算不算你总说的那种……双赢?”
杨海帆还真没说谎。他一开始提出可以帮军方研制排雷机器人,的确是存着一些为军队做点贡献的心思,这也算是一个生在红旗下的年轻人的本能想法吧。但这个想法萌生出来之后,他突然发现这件事对于自己未来的工程机械公司也是有好处的,甚至自己得到的好处,还远远大于军方的所得。
辰宇公司要开发工程机械,电子方面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机械一般是用液压元件来实现控制和信息传递,但现代机械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设备来实现这些功能了。要开发像机器人那样的智能设备当然只是一种远景规划,但最起码的一些电子传感、电子控制之类的功能,在辰宇公司未来的产品中还是必须具备的。
杨海帆是一个实干家,自从冯啸辰和他谈起生产工程机械的设想之后,他就在全面地考虑需要解决的障碍问题。张国栋的加盟,使辰宇公司的机械技术方面有了足够的保障,但张国栋只是一名机械专家,不是电子专家,电子技术方面的瓶颈,依然困扰着杨海帆。
如果能够借帮助军方开发排雷机器人的契机,与军方的电子技术人员取得联系,那么公司就相当于在电子技术方面拥有了一个坚实的后盾。在各项工业技术中,电子技术恐怕是中国最大的短板,与国外的差距远比其他方面更大。但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民用领域,军方拥有的技术还是非常强大的。
这就有点像前苏联的一个笑话说的那样,电子工程师们能够在莫斯科接收到远在南太平洋的电子信号,却收看不到莫斯科电视台的电视节目。究其根源,就是国家把技术力量都投入到了军事领域,民用领域则被忽视了。
80年代初,中国在雷达、无线电通信等方面技术水平都很不错,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计算机也能跻身于世界超级计算机的行列。可在民用电子技术方面,就非常尴尬了,各地的电视机厂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生产线,各种元器件也严重依赖进口。好不容易有几条集成电路生产线,还是从日本引进的二手设备,水平落后于国外好几代。
在这种情况下,找一个帮部队开发设备的理由,从军方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支持,的确是一个“双赢”的选择。这样一想,似乎杨海帆最初提出这个想法,就是存着要占军方便宜的心思,这如何不让杨海帆觉得难堪。
冯啸辰对杨海帆的为人还是挺了解的,多少能够还原得出杨海帆的心路历程,知道他的初衷是好的,由一个很好的初衷,又引出了更好的结果。他不禁在心里感慨,浦江人的确是精明过人,这么一点事情,杨海帆就能够想出一个对大家都有好处的结果,也实在是难得了。
“这件事,还得和军方谈一谈,人家不见得愿意和我们合作呢。”冯啸辰说道。
杨海帆笑道:“啸辰,我相信你有这个办法的。”
冯啸辰笑而不语,心里则在盘算着如何才能和军方搭上关系。军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集中了国家的相当一部分工业制造能力,而且还是最尖端的那一批能力。他在重装办工作的时候,就考虑过如何把军工系统的一部分能力借用过来,促进民用工业的发展,只是一时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这个时期,国家还没有开始提出军工转民用的政策,军工企业一直被认为是需要严格保密的单位,不太与地方上发生联系。不过,以冯啸辰的先知先觉,知道过不了多久,国家就会提出让军队暂时忍耐的政策,军工系统的日子也会变得非常难过,届时将有大量的军工企业转向民品生产。到那时候,恐怕就不是冯啸辰去求军工企业帮忙,而是军工企业上赶着求冯啸辰给他们找碗饭吃了。
在那一段军工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人才、技术方面的流失,事后想来也是非常可惜的。如果历史能够重来一次,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至少可以保留住一些人才,等国家经济状况好转之后,这些人才都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
既然命运把自己送回到这个时代,不就是要让自己去改变这段历史的吗?看来,自己即便是到社科院去读研究生,还是得花一些精力在工业管理方面,想必罗翔飞也不会拒绝的吧?
这段小插曲就这样过去了。在随后的若干天里,在佩曼的陪同下,冯啸辰、杨海帆他们又走访了其他的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看到了许多让他们大开眼界的东西。
在慕尼黑工业大学,他们参观了机械制造系设计教研室,看到学生们在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进行机械设计,计算机不但能够在操作者的控制下画出图形,还能同步求出零件加工所需要的工时和成本,并提出效费比最优的零件结构建议。
在不伦瑞克工业大学,他们参观了精密机械及调节技术研究所,看到专家们如何研究半导体设备中的掩膜装置以及精密仪器中使用的快速动作小阀门,等等。
杨海帆如饥似渴地记录着自己看到的一切,在脑子里盘算着哪些是未来的辰宇公司应当做的,哪些是需要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来共同完成的。在这方面,冯啸辰的心态更为平和,他所见过的技术远要比这些天参观到的多得多,他想得更多的是目前西方国家的技术还有哪些不足,自己是否可以用一名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在这其中获得一些好处。
“冯先生,杨先生,这是咱们今天要参考的企业,普迈公司。它是德国最知名的工程机械企业之一,在整个欧洲市场上也是很有名气的。它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就是混凝土泵车,上个月,它们刚刚交付了一台62米臂架的泵车,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臂架最长的泵车。因为泵车的长臂很像是大象的鼻子,所以业界都把普迈公司叫作‘大象’。”
佩曼领着冯啸辰他们走进一座规模宏大的工厂时,不无艳羡地向他们介绍着这家工厂的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