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糖衣炮弹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t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秦重。”冯啸辰平静地说道。
“秦重?”丁士宽倒是有些意外,“秦重不是刚刚拿到两个大订单吗?我以为你会让我去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的。”
冯啸辰摇摇头道:“等企业濒临倒闭再去搞机制改革,就没意义了。事实上,这一次三立入股秦重的事件,对国家经贸委的刺激很大。浦江时报的记者在秦重做了暗访,发现大多数的职工对于三立打算控股秦重的事情并不关心,他们表示谁给钱多,他们就支持谁。一家企业如此缺乏凝聚力,是非常可悲的。”
丁士宽道:“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啊,一是现在社会上有些思潮很不健康,把大家的思想都给弄乱了。另一个方面就是企业里的机制不够灵活,职工的收益以及前途与企业的盈亏没有直接的关系,大家也就缺乏归属感了。”
冯啸辰笑道:“不错啊,老丁,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我还担心你对企业不够了解呢。”
丁士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瞧你说的,我又不是闭门造车的书呆子,平时也会和基层的同志聊一聊的,所以多少知道一些基层的情况。不过,更深入的问题,我就不太清楚了。”
“那正好,利用这次机会,你到秦重去住上几个月,彻底地解剖一下秦重这只麻雀。”冯啸辰道。
丁士宽问道:“以什么名义去呢?”
冯啸辰道:“经贸委正在研究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打算选择几家企业作为试点,秦重也是其中之一。经贸委会向秦重派出一个课题组,配合秦重厂方搞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工作,你如果有兴趣,可以担任课题组的首席专家,享受组长待遇的哟。”
“哈哈,组长是什么待遇啊?”丁士宽笑着问道。
冯啸辰道:“最起码,会给你配一辆车,比如像这样的切诺基,方便你开展调研工作。你要司机帮你开也行,你愿意自己开也行。”
“此话当真?”丁士宽眼睛发亮,盯着冯啸辰问道。他还真是一个“车控”,说打算买车并不是一句空话,实在是太太把钱管得太严,他没法实现这个愿望。如果真如冯啸辰所说,工作组能够给他配一辆专车,那可是太愉快的事情了。
冯啸辰道:“那是自然,否则怎么请得动你这样的大学者呢?”
丁士宽爽快地说道:“那好,我答应了,你直接告诉我到哪去报道吧。”
“果然还是需要一点糖衣炮弹的。”冯啸辰揶揄道,“堂堂的丁大教授,居然为了一辆车就屈服了。”
丁士宽笑道:“只能说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吧,我从一开始就对这件事情有兴趣,国企改革是当下最热门的研究课题,我还正愁没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呢。”
“那就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选择秦重作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试点,是冯啸辰向经贸委提出来的,原因也正如他向丁士宽说的那样,是在这次三立控股秦重的事情中受到了一些刺激。去秦重采访的,正是冯啸辰的小姨子杜晓逸,除了报送给上级的内参之外,杜晓逸还有其他一些发现,在路过京城,到姐姐家里吃饭的时候,她便向姐夫冯啸辰和盘托出了。
杜晓逸发现,秦重这几年经营状况欠佳,除了外部的大环境之外,企业内部人浮于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像崔永峰这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多数干部职工对于企业的经营都带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反正企业赚了钱,大家也没见多分一点,企业如果亏损了,国家也不能扣谁的工资。
尤其是看到那些平日里吊儿郎当、不学无术的职工也和大家一样享受着厂里的福利,工资不比别人拿得少,没事还喜欢说点风凉话,原来有干劲的那些职工也都心灰意冷了。用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这就叫作劣币驱逐良币。懒人如果受不到惩罚,那么勤快的人也就会跟着变懒。
别看秦重现在还有些业务可做,并未出现严重亏损,但如果不调整内部机制,听任风气继续败坏下去,走向破产只是时间问题。榆北重机的衰败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等到积重难返的时候,再来整顿就有些迟了。
在得知西北省经贸委也对日方控股秦重一事持消极态度之后,长谷佑都终于放弃了努力,主动向中国外贸部提出撤回与秦重合资的要约。他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趁火打劫的最好时机,西北省已经察觉到了钢铁市场升温的迹象,知道了秦重的价值,这个时候三立再想控股秦重就没那么容易了,除非它愿意付出几倍的代价。
受秦重事件的启发,装备工业公司与国防科工委联合制订了一个文件,要求各家从事国家重大装备制造的企业梳理与国防相关的人员、技术,编制保密清单。文件规定,未来这些企业如果要与国外企业合资,必须保留控股权,否则就必须把保密清单上涉及到的人员和技术迁出,以免泄密。
各家装备骨干企业都是几十年的老厂,在五六十年代不可避免地都参加一些国防项目,比如为原子弹工程造过设备,或者为核潜艇项目提供过配件等等。厂子里的技术很多也都具有军民两用的特点,比如说某种焊接技术,可以用来焊民用锅炉,也可以用来焊潜艇的耐压壳。如果要把这些技术以及相关工程师、工人都调走,企业也就成了一个空壳子,又会有哪个外商不长眼地想来控股呢?
办完这些事情,冯啸辰便又返回榆北去了,他要等到下个月才会结束在振兴工作小组中的任职,现在还得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冯啸辰离职后,振兴工作小组还会留在榆北再工作一两年时间,直到榆北的情况全面好转。
“我感觉,问题出在转子的铸造工艺上!”
“转子的铸造是按照设计规范完成的,安装之前也进行过探伤检测,并没有问题。”
“但转子的确损坏了,这怎么解释呢?”
“我倒是觉得,这和机组的工作状态有关,我发现机组长期在阻塞区工作,这对转子会带来严重的损伤。”
“不应该啊,机组怎么会长期在阻塞区工作呢?”
“会不会是流量计算程序上的差错?”
“这套程序是从国外引进的,不至于有错吧?”
“为什么不可能是机组安装的问题呢?我们没有进行过喘振线等测试,如果这方面有问题,就会影响到流量计算。”
“对啊,这的确是一种可能性……”
榆北重机的总装车间里,一群工程师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分析着一台用于测试的压缩机。这是榆重用几个月时间生产出来的第一台样机,已经在实验台上进行了几百小时的测试,并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找出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以便为下一步的设计提供依据。
项目总设计师江燕站在人群中央,手里抱着一个笔记本,一边快速地记录着大家的意见,一边发扬舌战群儒的精神,与大家进行着辩论。几个月来,她几乎连做梦都在琢磨着压缩机的事情,这台压缩机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她的脑子里装着,但凡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她就能够马上抓住问题的关键。
“这丫头真有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头,是个干事情的人。”
在车间一侧的一个小平台上,冯啸辰与一位60出头的老者正在俯瞰着这个场景,那老者带着满脸的欣赏之色,对冯啸辰点评着江燕。
这位老人名叫张鲁彬,曾是原P15大飞机项目的副总设计师。80年代初,P15大飞机项目下马,张鲁彬一时没了去处,结果经孟凡泽介绍,找到了冯啸辰的头上。冯啸辰提出了一个建立国家工业实验室的方案,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赞同。
张鲁彬和他的团队都被安排在国家工业实验室继续从事科研活动,这个实验室还吸收了其他领域的一些专家,专门从事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成效的研究项目,这些人还被冯啸辰起了一个非常炫酷的名字,叫作“面壁者”。
这一次,榆北重机要搞长管线压缩机的研究,潘才山托冯啸辰到京城去请一些专家来帮忙。冯啸辰除了到化工设计院、华青大学等地方找到一些专家之外,还来到国家工业实验室,把张鲁彬等一干“面壁者”也请到了榆北。
张鲁彬是搞飞机出身,他的专业是航空发动机,与压缩机上用于提供驱动力的燃气轮机有很深的渊源。而其他一些专家则已经潜心研究了十几年压缩机理论,他们的一些思路甚至超过了国外同行。
这些人来到榆重后,江燕的团队可谓是如虎添翼。“面壁者”们面壁十年的成果在这时候得到了体现,许多困难到了他们手上都能够轻松地迎刃而解。
“秦重。”冯啸辰平静地说道。
“秦重?”丁士宽倒是有些意外,“秦重不是刚刚拿到两个大订单吗?我以为你会让我去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的。”
冯啸辰摇摇头道:“等企业濒临倒闭再去搞机制改革,就没意义了。事实上,这一次三立入股秦重的事件,对国家经贸委的刺激很大。浦江时报的记者在秦重做了暗访,发现大多数的职工对于三立打算控股秦重的事情并不关心,他们表示谁给钱多,他们就支持谁。一家企业如此缺乏凝聚力,是非常可悲的。”
丁士宽道:“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啊,一是现在社会上有些思潮很不健康,把大家的思想都给弄乱了。另一个方面就是企业里的机制不够灵活,职工的收益以及前途与企业的盈亏没有直接的关系,大家也就缺乏归属感了。”
冯啸辰笑道:“不错啊,老丁,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我还担心你对企业不够了解呢。”
丁士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瞧你说的,我又不是闭门造车的书呆子,平时也会和基层的同志聊一聊的,所以多少知道一些基层的情况。不过,更深入的问题,我就不太清楚了。”
“那正好,利用这次机会,你到秦重去住上几个月,彻底地解剖一下秦重这只麻雀。”冯啸辰道。
丁士宽问道:“以什么名义去呢?”
冯啸辰道:“经贸委正在研究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打算选择几家企业作为试点,秦重也是其中之一。经贸委会向秦重派出一个课题组,配合秦重厂方搞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工作,你如果有兴趣,可以担任课题组的首席专家,享受组长待遇的哟。”
“哈哈,组长是什么待遇啊?”丁士宽笑着问道。
冯啸辰道:“最起码,会给你配一辆车,比如像这样的切诺基,方便你开展调研工作。你要司机帮你开也行,你愿意自己开也行。”
“此话当真?”丁士宽眼睛发亮,盯着冯啸辰问道。他还真是一个“车控”,说打算买车并不是一句空话,实在是太太把钱管得太严,他没法实现这个愿望。如果真如冯啸辰所说,工作组能够给他配一辆专车,那可是太愉快的事情了。
冯啸辰道:“那是自然,否则怎么请得动你这样的大学者呢?”
丁士宽爽快地说道:“那好,我答应了,你直接告诉我到哪去报道吧。”
“果然还是需要一点糖衣炮弹的。”冯啸辰揶揄道,“堂堂的丁大教授,居然为了一辆车就屈服了。”
丁士宽笑道:“只能说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吧,我从一开始就对这件事情有兴趣,国企改革是当下最热门的研究课题,我还正愁没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呢。”
“那就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选择秦重作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试点,是冯啸辰向经贸委提出来的,原因也正如他向丁士宽说的那样,是在这次三立控股秦重的事情中受到了一些刺激。去秦重采访的,正是冯啸辰的小姨子杜晓逸,除了报送给上级的内参之外,杜晓逸还有其他一些发现,在路过京城,到姐姐家里吃饭的时候,她便向姐夫冯啸辰和盘托出了。
杜晓逸发现,秦重这几年经营状况欠佳,除了外部的大环境之外,企业内部人浮于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像崔永峰这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多数干部职工对于企业的经营都带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反正企业赚了钱,大家也没见多分一点,企业如果亏损了,国家也不能扣谁的工资。
尤其是看到那些平日里吊儿郎当、不学无术的职工也和大家一样享受着厂里的福利,工资不比别人拿得少,没事还喜欢说点风凉话,原来有干劲的那些职工也都心灰意冷了。用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这就叫作劣币驱逐良币。懒人如果受不到惩罚,那么勤快的人也就会跟着变懒。
别看秦重现在还有些业务可做,并未出现严重亏损,但如果不调整内部机制,听任风气继续败坏下去,走向破产只是时间问题。榆北重机的衰败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等到积重难返的时候,再来整顿就有些迟了。
在得知西北省经贸委也对日方控股秦重一事持消极态度之后,长谷佑都终于放弃了努力,主动向中国外贸部提出撤回与秦重合资的要约。他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趁火打劫的最好时机,西北省已经察觉到了钢铁市场升温的迹象,知道了秦重的价值,这个时候三立再想控股秦重就没那么容易了,除非它愿意付出几倍的代价。
受秦重事件的启发,装备工业公司与国防科工委联合制订了一个文件,要求各家从事国家重大装备制造的企业梳理与国防相关的人员、技术,编制保密清单。文件规定,未来这些企业如果要与国外企业合资,必须保留控股权,否则就必须把保密清单上涉及到的人员和技术迁出,以免泄密。
各家装备骨干企业都是几十年的老厂,在五六十年代不可避免地都参加一些国防项目,比如为原子弹工程造过设备,或者为核潜艇项目提供过配件等等。厂子里的技术很多也都具有军民两用的特点,比如说某种焊接技术,可以用来焊民用锅炉,也可以用来焊潜艇的耐压壳。如果要把这些技术以及相关工程师、工人都调走,企业也就成了一个空壳子,又会有哪个外商不长眼地想来控股呢?
办完这些事情,冯啸辰便又返回榆北去了,他要等到下个月才会结束在振兴工作小组中的任职,现在还得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冯啸辰离职后,振兴工作小组还会留在榆北再工作一两年时间,直到榆北的情况全面好转。
“我感觉,问题出在转子的铸造工艺上!”
“转子的铸造是按照设计规范完成的,安装之前也进行过探伤检测,并没有问题。”
“但转子的确损坏了,这怎么解释呢?”
“我倒是觉得,这和机组的工作状态有关,我发现机组长期在阻塞区工作,这对转子会带来严重的损伤。”
“不应该啊,机组怎么会长期在阻塞区工作呢?”
“会不会是流量计算程序上的差错?”
“这套程序是从国外引进的,不至于有错吧?”
“为什么不可能是机组安装的问题呢?我们没有进行过喘振线等测试,如果这方面有问题,就会影响到流量计算。”
“对啊,这的确是一种可能性……”
榆北重机的总装车间里,一群工程师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分析着一台用于测试的压缩机。这是榆重用几个月时间生产出来的第一台样机,已经在实验台上进行了几百小时的测试,并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找出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以便为下一步的设计提供依据。
项目总设计师江燕站在人群中央,手里抱着一个笔记本,一边快速地记录着大家的意见,一边发扬舌战群儒的精神,与大家进行着辩论。几个月来,她几乎连做梦都在琢磨着压缩机的事情,这台压缩机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她的脑子里装着,但凡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她就能够马上抓住问题的关键。
“这丫头真有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头,是个干事情的人。”
在车间一侧的一个小平台上,冯啸辰与一位60出头的老者正在俯瞰着这个场景,那老者带着满脸的欣赏之色,对冯啸辰点评着江燕。
这位老人名叫张鲁彬,曾是原P15大飞机项目的副总设计师。80年代初,P15大飞机项目下马,张鲁彬一时没了去处,结果经孟凡泽介绍,找到了冯啸辰的头上。冯啸辰提出了一个建立国家工业实验室的方案,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赞同。
张鲁彬和他的团队都被安排在国家工业实验室继续从事科研活动,这个实验室还吸收了其他领域的一些专家,专门从事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成效的研究项目,这些人还被冯啸辰起了一个非常炫酷的名字,叫作“面壁者”。
这一次,榆北重机要搞长管线压缩机的研究,潘才山托冯啸辰到京城去请一些专家来帮忙。冯啸辰除了到化工设计院、华青大学等地方找到一些专家之外,还来到国家工业实验室,把张鲁彬等一干“面壁者”也请到了榆北。
张鲁彬是搞飞机出身,他的专业是航空发动机,与压缩机上用于提供驱动力的燃气轮机有很深的渊源。而其他一些专家则已经潜心研究了十几年压缩机理论,他们的一些思路甚至超过了国外同行。
这些人来到榆重后,江燕的团队可谓是如虎添翼。“面壁者”们面壁十年的成果在这时候得到了体现,许多困难到了他们手上都能够轻松地迎刃而解。